景德鎮市, 別名 “瓷都”,為江西省地級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屬于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處于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之一。 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地區。贛語是景德鎮的代表方言,多為漢族江右民系。 景德鎮陶瓷享譽全世界,歷史上是官窯之地。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并稱全國四大名鎮。景德鎮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與工業城市,世界瓷都,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搖籃。
中文名稱 | 景德鎮市 | 火車站 | 景德鎮站、景德鎮北站 | |
面積 | 5256平方千米 | 電話區號 | (+86)0798 | |
外文名稱 | Jingdezhen | 車牌代碼 | 贛H | |
人口 | 165.4896萬人(2016年) | 郵政區碼 | 333000 | |
別名 | 瓷都、昌南鎮 | 地理位置 | 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 | |
方言 | 贛語 | 行政代碼 | 360200 | |
行政區類別 | 地級市 | 大學 | 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 |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生產總值 | 840.15億元(2016年) | |
所屬地區 | 中國華東江西省 | 市委書記 | 鐘志生 | |
著名景點 | 瑤里、古窯、御窯、大游山、玉田湖、翠平湖等 | 市長 | 梅亦 | |
下轄地區 | 珠山區、昌江區、樂平市、浮梁縣 | 市樹 | 樟樹 | |
機場 | 景德鎮羅家機場 | 市花 | 茶花 | |
政府駐地 | 昌江區瓷都大道686號 |
景德鎮圖冊
御窯景巷位于景德鎮中山北路,南起中渡口,北至瓷都大橋,全長1.1公里,占地約3.1公頃,內藏太平巷、求知弄、龍船弄、低頭弄等19條里弄貫通前后街,保留了五王廟古戲臺、水龍會、北鄉公所、徽州會館等歷史元素和歷史建筑,是老城區里弄文化的集中代表。經過4年多的打造,現在的御窯景巷已被打造為我市首條體驗瓷都里弄民俗文化的旅游文化休閑街,已成為市民“觸摸歷史、感受文化”的新地標。
“陶溪川·CHINA坊”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是一座集文化創意、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等多種綜合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是中國首座以陶瓷文化為主體的一站式文化休閑娛樂旅游體驗創意園區。陶溪川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以原宇宙瓷廠為核心啟動區,方圓一平方公里,工業遺產眾多,歷史記憶豐富,搶救性保護與修復煤燒隧道窯、圓窯和各個年代的工業廠房等近現代工業設備;建設七十二坊陶冶圖全景客廳、陶瓷工業遺產活態博物館、明清窯作營造長廊、學徒傳習所等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過程展示場所。
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制瓷)生產性保護和研究示范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矢G景區分6個院落:有全面展示御窯傳統制瓷工藝的宋、元、明、清作坊;有規?;默F代高新技術制瓷生產線;有皇窯陶瓷文化研究院、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古陶瓷鑒定咨詢服務部、古陶瓷鑒定高級研修班、皇窯陶瓷藝術博物館;有全國知名書畫家陶瓷創作園;有全國高等美術院校陶瓷專業大學生實習基地、有美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孵化基地、有全國中小學生陶吧夏令營營地;有儒、道、佛陶瓷藝術創作與展示區。
潘多拉3D視覺秀以“景德鎮文化”為主題,主要是利用陶溪川文創街區里的建筑,通過影像和聲、光、電等數字化表現方式,帶來視覺震撼的享受。6分多鐘的“潘多拉”3D視覺秀,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磅礴、千年瓷都的厚重、青花瓷器的秀美、陶溪川的青春和創意,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實交融的“景德鎮故事”。這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光影藝術,怎么說都是蒼白無力的,光影般的“魔法世界”吸引了近千名觀眾到場觀看,讓現場觀眾踏上一場視覺感官奇幻之旅。
昌江廣場位于景德鎮市的東郊新廠,是繼景德鎮中心區的休閑廣場后興建的第二個民眾休閑廣場。在廣場的前端中央,石墩直徑90厘米、高6.8米的花崗巖雕刻九龍戲珠高高地聳立著,氣勢恢弘。在廣場的四周,花團錦簇,綠地有不少名貴樹種,如銀杏、鐵松桂花、杜鵑、櫻花等爭奇斗艷。廣場一年四季均有花開,在文化墻的左側,有占地800平方米的健身器材設施。
陶舍藝術酒店坐落于景德鎮市珠山區中山北路御窯景巷,在景德鎮古窯名宿博覽區之上,浮梁古縣衙之下。酒店由著名設計師設計,將蘇州園林和宋朝文化完美的結合,營造出私家庭院的靜謐與優雅。院內錯落有致,加上瓷都的文化搭配的更加顯得歷史人文氣息濃厚。周邊更是商戶云集,購物、娛樂信步可至,推窗遠望昌江風光盡收眼底。酒店內配有汗蒸室、藝術書吧交流中心等,是會客、休閑、度假的上佳去處,在這里,可以享受園林的新鮮空氣,傍晚時分還可以感受景城的市井之氣。
邑空間于2016年9月28日正式設立,面積達3000余平米。邑空間定期從國內外雙創青年和陶溪川創意集市中精選有代表性、創意設計及生產能力強的創業者近百名入駐商城,免費為其提供展示和銷售平臺。邑空間對入駐者實行淘汰、晉級制,不僅保障了商城的長久活力,而且拓展了對創業者的扶持范圍,使更多景漂創業青年受益。商城現日均接待5000人次,月均銷售額近200萬,極大地促進了入駐創業青年的發展。
昌江大橋坐落在景德鎮市城區的西南面,是景德鎮市第一座橫跨昌江河的橋梁,江面凈跨度約200米,雙向二車道。橋下的東岸是沿江東路,在太白園接曙光路;西岸是沿江西路,并由新楓路向西延伸經景德鎮老長途汽車站接瓷都大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昌江上沒有橋,只有人渡。1953年建成了昌江浮橋,直到1959年,昌江大橋才建成通車,為景德鎮昌江兩岸的陸路交通聯系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景德鎮陶瓷館是國內第一家大型陶瓷專題藝術博物館, 1954年1月正式建館開放。景德鎮陶瓷館收藏著自新石器時代陶器和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萬余件,涵括了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此外還收藏不少外國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書畫等。特別是近現代和當代景德鎮陶瓷精品是景德鎮陶瓷館獨有。所有館藏年代可靠、品類豐富、科學價值及高,是收藏家、鑒賞家最具權威的斷代標尺,為陶瓷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實物依據。
珠山大橋也叫珠山路大橋,坐落在景德鎮市城區的西面,是景德鎮市珠山路上的一座橋梁,橫跨昌江河,全長312米,凈跨度約200米,雙向二車道。橋下的東岸是沿江東路;西岸是沿江西路。珠山大橋與1983年10月竣工通車。珠山大橋是繼景德鎮昌江大橋后橫跨昌江的第二座城市橋梁,為景德鎮市區的東西兩側交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景德鎮恒大御景,恒大集團進駐景德鎮升級力作。項目地處景東大道與陶陽路交會處,占地面積約167畝,總建筑面積約40萬㎡,規劃集居住、運動、娛樂與商業為一體的綜合社區。項目規劃配有25000㎡景觀園林、2000㎡生態內湖、25000㎡商業街、4000㎡多功能恒大會所全能配套,滿足業主日常需求。項目作為尊貴與身份的象征,注重整體景觀大氣感的營造,同時注重綠化軟景的營造。
景德鎮以前東郊地廣人稀,主要有新廠、老廠和樟樹下、下窯、中窯等地方。新廠是在明朝末年,因從老廠運匣缽往湖田古窯的路途較遠,匣缽容易破損,所在就在離湖田較近的老廠東南方一帶建起了規模較大的新匣廠,就近在曹家嶺取土作匣,專供湖田古窯燒瓷裝坯所需,為了與老廠區別,所以取名叫新廠。古代東郊這邊窯廠、匣缽廠都比較多,湖田窯是這些窯系中最出名的,現在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里村街道屬景德鎮市珠山區,西邊毗鄰火車站和馬鞍山,東北與新廠街道相連,東南隔南河故道與竟成鎮接壤。是溝通西邊中心城區和東部新興城市副中心的節點,交通十分便利。里村原先的確是一個村,現在,已經完全融入市區,行政上也由村改成了街道。20世紀30年代,里村有八景,現只剩三景。里村分前街、后街、童街,面臨南河,古時是浮梁通婺源的要道,也是景德鎮的東大門。歷史上,這里又是江西東北的軍事要地,有土筑的寨圍子。
曙光路是景德鎮市的主要城市干道之一,位于景德鎮城區的南部,西至昌江大橋接新風路往西可達瓷都大道;東至竟城鎮的里村連新廠路,雙向二車道,全長約2500米。由于曙光路地勢比較低,在南河東郊河段改造前,每逢洪水季節,南河洪水溢出河堤,道路及其周圍一片汪洋,致使機動車輛無法通行。南河改造后,水浸現象已很少出現。
景德鎮老城博物館是目前景德鎮第一座反映老城悠久歷史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護和研究景德鎮老城獨特的文化景觀,展現千年瓷都的城市精神和市井風情,成為見證景德鎮老城歷史文化的窗口。展館以可觸摸的歷史記憶為設計理念,并在展館中穿插水、火、土等元素,以“陶陽十三里、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御窯景巷區域的愿景”四個方面的內容為框架構建而成。
徽商在景德鎮發展的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徽州就盛產茶葉,并集中在浮梁出售。唐代以后,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人口大增,生產繁榮,物產豐富,宋代以后徽商更是大量云集于此??梢?,徽州人在景德鎮從商是有相當的歷史根基的。從地緣上看,景德鎮與徽州僅一山之隔。景德鎮是徽州入經江西,往湖廣的主要通道,徽商在江西、湖廣等地區的活動,多是從景德鎮開始的。
瓷宮是皇窯的標志性建筑,里面陳列著數萬件各種陶瓷經典作品。這里有以朝代為序的各朝名品高仿古瓷,有現代日用瓷;有名家名作,有中青年陶藝工作者的作品。這里有美若寶石般的顏色釉、形神兼備的雕塑品、美輪美奐的禮品瓷、紀念瓷、旅游瓷,還有專營古玩工藝品的集古齋。瓷宮的產品既體現古韻古風,又蘊含時代氣息,兼具產品的多元性、品種的綜合性和時代的跨越性,充分反映了最具景德鎮特色、民族特色和“皇窯”特色的最高最新水平。
由景德鎮市青年聯合會傾力打造的青聯館展館,共有全國、省、市33名青聯委員的陶瓷及陶瓷(文化)企業參展,參展作品均反映了瓷都青年在陶瓷藝術領域創新創造的精湛技藝和青春激昂的奮斗創新精神。館內展陳作品風格迥異、獨具匠心,集中展示了當代人在繼承傳統陶瓷藝術的基礎上,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創作的豐碩成果。同時,體現了他們以奮斗的青春在景德鎮這片熱土追尋夢想的精彩歷程,展現當代人出彩青春,對話世界的時代風貌。
昔日弄東端有五王廟,供華光菩薩,傳說神佑燒瓷即成器,在龍船弄的五王廟古戲臺殘址已改為民居,無法修復還原舊貌,為了記錄歷史,更好地傳承和展示古戲臺文化,故移址新建于此,取名為“五王廟古戲臺”。重建后的五王廟古戲臺,它還是恢復陶瓷千年文化的一個起點。除了純木質的庭院、古色古香的戲臺、雕龍刻鳳的閣樓以外,它還融入了幾千年來的陶瓷人的風土人情。
侯家弄東接青石街36號,西至中山北路。弄長140米,寬1.3米,中段有兩直角彎,水泥路面,相傳元代有幾戶較有權勢的侯姓人家居住,故名侯家弄。窯磚里弄,幽深古巷,這里一草一木都蘊含著千百年的風霜,一磚一瓦都記錄著一輩又一輩人的崢嶸歲月。侯家弄的地理位置很是優越,背枕珠山,出門見水,出了弄口就是沿河邊,離最近的碼頭中渡口也不到200米距離,周邊圍繞的都是文化氣息、陶瓷氛圍濃厚的里弄。
五龍山擁有氣勢磅礴的山峰,茂盛幽深的樹木,奇奧的洞穴,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和眾多的古跡構成了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的人文自然風景兼有的非凡景色。目前,景德鎮基本形成了“道路河道喬木林、公園綠地休憩林、村莊周圍風光林、平原農田防護林”的建設格局,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四旁綠化”得到完善提升。
景德鎮是世界著名瓷都,制瓷歷史悠久。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陶瓷工業非常繁榮。新中國建立后,對當時中華民國時期的陶瓷企業和作坊進行了大規模的整合,陶瓷生產規模擴大形成了以日用瓷為主體,藝術、建筑、工業、電子等各類陶瓷共同發展的陶瓷工業體系;1958年創辦了一所專門培養高級陶瓷人才的高等學?!暗骆偺沾蓪W院,成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陶瓷科研教育中心。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該地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其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歷史上的景德鎮瓷器,不但海內擅聲,而且海外亦廣為流譽。據有關史書記載,古代東南亞、阿拉伯、非洲及歐洲地區的人十分喜歡中國瓷器,特別是景德鎮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樂三年)開始,鄭和七次下西洋,攜帶的大量瓷器,景德鎮瓷器占有重要地位。
1985年9月26日,景德鎮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評選,將樟樹定為景德鎮市市樹。景德鎮的樟樹干粗枝壯,冠大葉茂,體健壽高,蒼勁古樸,姿態雄偉,它象征著瓷都歷史之悠久及古城之新貌。景德鎮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評選,將茶花定為景德鎮市市花。景德鎮市的茶花,品種計有60多種以“赤丹”、“西施面”最為名貴,屬中國稀有之品種。
景德鎮人的飲食習慣一般喜辣,正餐中的許多菜式基本都放入辣椒調味。景德鎮小吃以街頭巷尾或路邊的小吃店最具特色。瓷都三大特有小吃:冷粉、餃子粑、堿水粑。除此之外,還有景德板雞、辣椒耙、印子耙、油條包麻子、龍姣瓜子、樂平狗肉等。
苦櫧豆腐:是瑤里高山上苦櫧子為原料制作,另外有苦櫧粉絲、苦櫧粉皮、橡子豆腐、橡子粉絲、橡子粉皮、葛粉條等。
清明粑:清明節的時候,景德鎮的人們也會做這種粑,這時候人們稱它為清明粑,是清明節的必吃的東西之一。將青艾、草汁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餡甜咸均可。咸的是包豬肉末、榨菜末、鮮筍末,甜的一般包芝麻。
炒米粉:景德鎮人會把粉拿來炒,和涼拌的粉不同,它是排粉。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咽,因為米粉韌性很高,久炒不碎、韌而不硬。
冷粉:冷粉又叫涼拌的粉,制作時將米粉放在鍋里煮開,撈起加以蔥姜蒜辣椒等調料拌勻,還有香料、芝麻油等。
煎餅:景德鎮的煎餅不同于山東煎餅。它的形狀跟荊州的水煎包差不多,皮更薄。里面的料有三種,韭菜豆干餡,辣椒包菜餡和蝦仁蘿卜絲餡。跟餃子粑的料很像。
堿水粑:堿水粑,是景德鎮特有的地方小吃,制法簡單,可久儲不壞。它以大米磨漿,摻以堿水,用特制粑篩猛火蒸熟,厚約10厘米。食用時切成薄片,以本地煙薰臘肉、大蒜等炒食。
景德鎮市屬于吳方言和贛方言過度地帶,屬贛方言體系。市區語言幾乎沒有吳語影響,與周邊相鄰縣市語言也迥然相異,卻與250公里以外的贛方言代表語—南昌話很相近似。贛語是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為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的中下游、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及周邊、湘東 和閩西北、鄂東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區。另外在浙江、陜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
景德鎮是中國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35個王牌旅游景點之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截止到2012年,景德鎮市擁有國家4A級景區6個,分別是古窯·民俗博覽區、高嶺·瑤里風景區、浮梁古縣衙、洪巖仙境風景區、德雨生態園、中國瓷園;國家3A級景區3個,分別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廠明清園、江西怪石林。
湖田窯是中國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屬于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德鎮御窯遺址博物館位于原御窯廠遺址內,御窯廠是元、明、清時期專為宮廷生產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國歷史上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屬于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龍珠閣,位于景德鎮珠山舊址之上。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稱中立亭,明代稱朝天閣和環翠亭,清代又改稱文昌閣,20世紀初重建后稱“龍珠閣”?,F已成為景德鎮的城徽。
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鎮市區中心,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有明代住宅多處,500多年歷史,品陶齋現為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屬于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東漢時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鎮)建造窯坊,燒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質好,先人們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優點創制出一種青白瓷。青白瓷晶瑩滋潤,有假玉器的美稱,大量出口歐洲。
德鎮市,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置新平縣,新平鎮屬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八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復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天寶元年(742)改名浮梁。鎮先后隸于新昌、浮梁縣。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改稱為縣,此后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
民國五年(1916),浮梁縣治從舊城(今浮梁縣)遷至景德鎮。1927年~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建市,稱景德市。1930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景德鎮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從鄱陽縣遷至景德鎮,景德鎮成為贛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谷諔馉幈l后(日本稱第二次中日戰爭),國民黨和共產黨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鎮設有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辦事處,北部山區的瑤里設有留守處。
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和浮梁縣解放,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5月4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景德鎮市委員會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先后隸屬贛東北行署、上饒專區、樂平專區、浮梁專區。1953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入市境。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將樂平縣劃屬市轄,并將鄱陽縣屬的魚山、荷塘兩個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轄。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浮梁縣建制,撤銷鵝湖、蛟潭兩區。1992年9月,樂平縣撤縣建市(縣級市)。2009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區。
景德鎮市位于江西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土地面積5256平方公里,緊鄰安徽省。座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于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市區內平均海拔32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于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景德鎮市市區處于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續的暴雨天氣,市區易形成水患。
景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根據1981-2010年最新氣象數據,景德鎮城區歷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41.8℃(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10.9℃(1963年1月13日)。
昌江、西河、南河昌江為流經景德鎮市的最大河流,西河、南河是其重要支流,于景德鎮市區注入昌江。昌江發源于江西省與安徽省交界處的山區,大致呈北南走向,由北向南注入鄱陽湖。歷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鎮對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
景德鎮全境山區特征明顯,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0%。植被類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為主,分布著許多國家重點保護樹種,如:南方紅豆杉、銀杏、閩楠、紅楠、三尖杉、七葉一枝花等。景德鎮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Ⅰ、Ⅱ級保護動物有20余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為云豹、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白鷴、鴛鴦、紅腹錦雞等。
景德鎮的主要礦產有瓷石、高嶺土、煤、鎢、砂金、銅、螢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別是瓷石、高嶺土和煤炭蘊藏最具特色。景德鎮的高嶺土在國際陶瓷界都具有影響;煤炭資源也十分豐富,是江西省的三大產煤區之一。高嶺土是陶瓷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鎮產的高嶺土品質非常好,用它生產出來的景德鎮瓷器,曾經代表著中國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質,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國際上通用的高嶺土學名--Kaolin來源于景德鎮北部山區鵝湖鎮高嶺村邊的高嶺山。
古代 | 趙慨 | 景德鎮瓷器師祖 |
陶玉 | 陶窯創始人 | |
霍仲初 | 霍窯創始人 | |
唐英 | 清陶瓷藝術家 | |
王步 | 陶青老人 | |
王大凡 | 陶瓷藝術家 | |
劉仲卿 | 從事陶瓷藝術67年 | |
現代 | 王錫良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
張松茂 | ||
秦錫麟 | ||
唐自強 | ||
劉遠長 | ||
汪洋 | ||
鐘輝 | ||
鐘劍 | ||
一鳴 | ||
魏卿 | ||
藍國華 | ||
汪鵬 | ||
汪洲 | ||
謝勤 | ||
江立會 | ||
趙集富 |
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 國家園林城市 |
全國雙擁模范城 | 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 | 江西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先進城市 |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 江西省園林城市 |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 江西省文明城市 |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 江西省生態園林城市 |